|
前文大体分享了我的互惠体验和收获。接下来我将具体介绍我作为互惠生对于时间的管理。
# q6 T% \/ G. `8 p2 M. y& D2 e9 o3 i7 H; W
作为互惠生,根据合同规定。每周工作不超过45个小时,每天工作最多不超过10个小时。按周末双休来算的话,那就是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工作9个小时,和国内早八晚五的机制一样,但工作会相对轻松。一周200美金的补助,一个月就是800,按照现在1:7的汇率,一个月很轻松赚到5000元人民币,这远超国内本科毕业生毕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所拿薪资的平均值。# W6 n7 p+ K. l+ \. c" p# U. d
. a+ C* d) D c n再介绍一下我的互惠家庭情况。我的家爸家妈都是医生,家里只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以下是我平常的工作时间表:
q: ]- c8 n. b2 Y+ t) p6 o; t5 A( {" k: U; [
7:15am-8:30am 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和午餐便当(因为他不喜欢学校食堂的食物),顺便自己也吃早餐,家妈8:30am开车送他上学,自己去上班。
7 {, t- M+ u" W2 n
$ K* R# J9 f5 f8:30am-9:30am 收拾孩子的房间和打扫他活动的区域(与此同时可以把他的脏衣服洗了,我最多一周洗两次,因为小孩衣物没太多换洗的。如果按顺序分工,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加上家庭都有洗衣机和烘干机,很方便。养成了我现在回国也是短裤和袜子扔一起的屌样子。我就成了变异的处女座)
5 r' P2 _$ Y N" m' `7 i8 V l: D8 ?8 e; S$ `
3:00pm-7:00pm 天气好的时候会带孩子去公园玩,主要是户外活动居多,逛逛超市,图书馆。打打保龄球。天气不好就回家给他准备一些小吃,玩玩纸牌游戏,看看电视。然后准备我和他的晚餐。因为自己爱吃的原因,有时候会想念中餐,我的家庭同时也很喜欢中餐。大家知道,中餐做两三个菜基本就够三四个人的量,所以我通常会把家爸家妈的饭也带出来。(这个不是硬性规定的,只是觉得我力所能及)所谓将心比心便是如此吧,我家爸家妈看到我这么做很感激,很开心。因为他们下班也确实挺晚的,加上家庭的第一个互惠生不给他们做饭。我便成了主厨。每天早上家爸去上班的时候都会问我家里需要什么,所以我每周都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每天都需要给他们做晚饭。我们每周至少会叫一次的外卖(take out),有时候我带孩子在外面玩得太累了,或太晚了,我会叫家爸买些食物回来,我会提前给孩子做好一些。7:00pm家爸下班回家我就可以休息了。# N; F/ {" } C% Z$ l# r1 J
w/ x" y5 h6 j3 C" g' i: t" W我的家爸家妈周末休息,所以我也休息。这样算下来我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35个小时。这只是我的情况,并不代表每一个互惠生。有的互惠生可能需要带婴儿,有的可能有多个孩子。家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的,有住大豪宅的,有住简约的。但无论如何,每周不超过45个小时的工时是你的权利。能请的起互惠生的家庭基本都是受过一定高等教育的中产或中产阶级以上。记住,作为互惠生,你的所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孩子进行的,如果额外的工作不属于你的范畴或家庭太过吹毛求疵,你就需要和他们沟通。不要以忍气吞声开始,到最后受不了了终于爆发了大吵一架。大概是因为中国文化含蓄的原因,我们很难拒绝别人,但你在国外,应该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应该学会及时沟通,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说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是叫你和他们去大吵一架,而是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坐下来谈谈心。我这招屡试不爽。我相信每一次你和家庭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打开一个心结都会让彼此的关系更近一步。退一万步讲,如果最后真的和家庭相处不到一起,还可以选择重新匹配家庭,或者选择回国,这是你的自由。但我个人建议,既然选择了出去,就应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u5 z+ { e8 K% ]+ P! M7 a- e$ Z- t
除去这些工作时间,9:30am-3:00pm这段时间我自由安排,加上周末双休,一年两周的带薪休假,节假日。留给我自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如果我周末不出去的话,我会选择和家庭一起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出于自愿),我会陪孩子踢踢球,打打游戏。家爸家妈带孩子出去吃饭也会叫上我,在家叫外卖也会带上我的份。我有时起晚了做些面条也会问他们需不需要。总之将心比心便是这样。在彼此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你就很容易掌握和家庭相处的度。真诚待人,人当诚待之。接下来就把我的额外时间分为学习和生活两部分来说。' T+ I9 a: A5 a, I2 w/ ?) V
5 }4 Z: _* S/ P- |$ ]
作为互惠生,除了要履行你工作的职责外,还需要在一年之内去当地的社区大学修够6个学分。我去过我们当地的社区大学上过英语语法课,周末去纽约上过一个社区大学专门为互惠生开设的文化课(就是选择美国的一个城市学习其历史,课程结束后便前往此地旅行。我选择过波士顿和尼亚加拉瀑布。个人觉得这个课程性价比较高,学分和旅游兼得。上课氛围也很不错,要经常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做演示。典型的美国高校小班课堂,旅行途中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其他的国家的互惠生)。我住的地方离耶鲁大学很近,我也去那蹭过一些课。只要你想,总有方法。没有课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小镇的图书馆,可免费办理一张图书卡,然后可以免费借阅任何资料,可得好好利用这资源。当地小镇每周都会有免费提供英语培训的老师。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利用这个资源。我觉得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走出去和他人多交谈,不要在乎口音和单词匮乏,常用的总是反复这几个词,牢牢记住就好。我本身是一个工科生,只是纯粹出于对英文的喜欢自学,加上厚脸皮,再说我觉得口音也挺性感的。美国本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大熔炉。大家都操着各自的口音在交流。所以不要害羞。
) s: u' R* M; X2 @' E6 O( y4 c0 m9 M( O6 v& ]6 ^7 q+ d; ]9 I" V
在逐渐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认知之后,和对一些高校的研究生项目调研后,在互惠的第二年,我打算开始申请研究生,这过程当然也会咨询我的家爸家妈和新认识的当地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开始为申请做准备。首先我需要通过研究生考试,因为我申请的是金融专业,所以需要考GMAT(我自己买的资料,官网还有免费测试软件,复习了两个月,第一次小试牛刀,分数不理想。我又开始调整战略,因为数学比较好,所以开始加强这项的分数,于三个月后再次考试拿到了理想的分数)。托福TOEFL是在我快临近回国的时候才考的,因为觉得长时间处于全英的环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本人是一个不太喜欢考试的人,觉得太过机械化。但这毕竟是申请的唯一途径,所以做好准备是有必要的。我今年一月份参加了托福考试,也达到我申请学校的标准。
# `/ T, G9 U$ i5 z* b( v. z
6 P# o# ]8 N. K8 V8 Z, b1 m# M最后我想说的是,时间是绝对充裕的。关键是你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去利用身边的资源。也许读到这里,你们会觉得只是在听着一个无关自己的故事,非常遥远。大学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去美国,而且一待就是三年(尽管大学想过有生之年要去美国看场篮球比赛,没想到很快这个梦想就实现了,而且还是以这种方式,且看球赛已变成我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 `; `: {4 o, n. k8 o$ v* O5 s' d X3 h8 {* z* R, W
接下来讲讲生活的部分。我来做互惠生可不仅仅是来工作挣钱的,而且还得会享受生活。我比较喜欢运动,天气好的时候每周必打篮球。有时骑自行车,攀岩。也尝试一些新的平民运动(在国内看可能是土豪类的消费)如保龄球,高尔夫,骑马等。纽约已经成了我每个月必去之地。认识了很多朋友,尝了很多餐馆,住了很多酒店,青年旅馆,朋友圈就这样一圈一圈的拓展。我喜欢音乐剧,喜欢篮球,喜欢博物馆,喜欢交响乐,喜欢美食。所以纽约有名和不知名好玩的地方我基本都去过。- C8 j8 ~5 ]$ T* A2 z/ {
/ l4 @6 Z% {5 ]( Q除了纽约,波士顿,巴尔地摩,尼亚加拉,华盛顿特区和芝加哥等也在我旅途的地图上添上了一笔。你觉得这些会花费很多钱吗。实际有很多省钱的方式。拿我为例,我14年3月前往美国的时候带了2000美金,三年后回国我的账户里依然有一部分的储蓄,中间的三年我完全实现了财政独立,家里没有给我寄过一分钱。如果我都能做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而我认识的大部分互惠生也是同样的情况,她们各自活出了不同的精彩人生。
& S9 w- R' c# U% F+ R5 ]+ C$ u W2 u4 \( `8 |0 D
除了吃喝玩乐,回馈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吗(往大了说),其实就是多折腾自己,挑战自己。因为出丑了也没人认识我。我刚到美国不到一个月遇到一个小区的中国邻居,她邀请我去当地的教会(中英文两堂)。因为我的一个大学舍友就是基督徒,加上本身对历史的喜爱和相关的了解,我没有任何的排斥。坦白的讲,一开始是出于社交的目的,但我很幸运的是在我在教会待了半年之后,我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救世主受洗成为基督徒。我可能是那类从读圣经中感受不到太多神的同在的人,但音乐会给我极大的安慰和感动。我参加诗班,做周日礼拜的翻译到独自领导整个周日的聚会,到每周五晚上组织4-16岁孩子的游戏项目(都是ABC,免费向小朋友们学习不会的单词)。
/ }# k4 E) E3 U$ T- p) }
8 P& _% ^9 F4 K# b最后一年我申请参与我们教会合作的一个NGO(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工作,空余的时间我要求在家妈(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志愿工作。因为两年的相处我们对彼此很了解。这一年我从一个什么小事都需要做的办公室职员到能够multi-task,最终管理财政的billing manager,没有这些经历,我不可能收获这么多。总而言之,无论是管理一个教会,一个非营利组织,一个私营企业。都会有自己经营独特的方法,而这些东西,正是我需要学的。我也很感恩这些人给我这样的机会去试炼自己。
6 p6 e( L; N, h6 ~4 D. n
9 ]; q! W8 P: X) {' @( J我一直对我妹妹说,如果你现在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给自己1-2年的时间,去见识世界,去做能让自己真正开心的事,去找到自己。这样你的未来才不会后悔。这同样是我给处于迷茫的你们的建议。勇于尝试,因为你的人生不会再从来一次。 I# e. Q; C6 f
{9 K ~# q/ t: A
更多图片见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47506
_. n) h4 L- b; l; W$ `6 J
# G2 u1 b( U8 d( `5 [; ?9 a) D. A |
|